,最后完全依靠孩子。
待到这些父母上了年纪,他们便不会再那么强势,不是不想,只是不能也不敢,他们或许会试探,会诉说自己多苦难,又哭又闹,直至以死相逼,孩子被以死相逼多了,便也不在乎了,何况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富集了多少年的负面情绪无处发泄,到了这种时候,这类父母反倒安静下来了,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真的不惧怕他们的这招了,孩子已经临近忍无可忍的地步,对他们充满了厌恶乃至是憎恶,但内心尚存一丝柔软,顾及多年实实在在的生养之恩,也便老实了,如此互相折磨几十年,谁也不得解脱,该说什么好?
以死相逼都威胁不到孩子,这类父母能不担心自己以后的生活吗?肯定会的。
所以他们会告诉孩子当初为了生下他们,父母有多苦,要不是生了孩子为了亲生骨肉说不定早就享福了要不是为了孩子又如何如何,打起了感情牌,底气无非是多年的自我牺牲与感动,有真有假,真真假假,多少年毫无长进,一牌两用,少时立下为子女自我牺牲的人设,外得良好风评,以道德绑架为主,老时又立苦主人设,赌的是多年的真真假假中的“真”之所在,赌的是孩子的良心与心软,是以情感绑架为主。
“自我牺牲”这张牌太厉害了,一牌两用,跨越几十年都还能用,若是几十年后不怎么好用了,那就再加上一个“老”字,子女能如何。
这里提一个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一张试卷,你获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你会到处找借口找理由吗?你会找朋友诉苦吗?你作业高质量完成会担心检查吗?会心虚吗?不会的,你会高调炫耀,你会巴不得有人检查作业,什么情况才会四处找借口,会心虚呢?不言而喻。
在家庭教育这张答卷上获得的分数太低的人才会四处找借口,所以这类父母晚年还可能会一边和亲戚、朋友等周围的人说着自己孩子不听话了,说着自己当年为了孩子如何,如今孩子居然如此,一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好了许多。在外,联络各方感情,意图用风评施压为辅助,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