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必成大患。
而且秦国粮草有限,也难以养活这么多降卒。”
一番痛苦的权衡后,白起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定——坑杀降卒。
“杀!”
白起一声令下,秦军如恶魔般冲向降卒。
一时间,长平之地,哀嚎遍野,四十万赵国儿郎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赵国上下,悲痛欲绝,整个国家沉浸在无尽的哀伤之中。
赵国的青壮年几乎全部丧生,国家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完成秦国统一大业的关键一步。
然而,秦昭襄王却听信了范雎的谗言,担心白起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竟然下令撤兵。
白起得知命令后,心中满是愤懑,他进宫面见秦昭襄王,直言道:“大王,此时乃灭赵的绝佳时机,赵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国内人心惶惶。
若错过此时,待赵国恢复元气,再想灭赵,难上加难。
望大王以秦国大业为重,莫要轻信谗言。”
秦昭襄王却脸色阴沉,冷冷地说道:“武安君,寡人之令已下,无需多言。
你为秦国征战多年,也该稍作休息了。”
白起心中一阵悲凉,他单膝跪地,仍试图做最后的争取:“大王,战机稍纵即逝,赵国已如风中残烛,此刻挥军直下,天下一统便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臣一生征战,所求不过是为秦国开疆拓土,成就霸业。
望大王收回成命。”
秦昭襄王眉头紧皱,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武安君,你屡立战功,寡人自然知晓。
但如今秦国连年征战,将士疲惫,国内也需休养生息。
再者,赵国虽败,然其他诸侯国虎视眈眈,若我们贸然深入,恐遭围攻。”
白起心中明白,这不过是秦昭襄王的托词,实则是忌惮自己的功劳。
他心中一阵苦涩,缓缓起身,抱拳道:“既然大王心意已决,臣遵令便是。”
言罢,白起转身,步伐沉重地离开了宫殿。
后来,秦国再次攻赵,邯郸久攻不下。
秦昭襄王心急如焚,此时他才想起白起的卓越军事才能,便派人去请白起挂帅出征。
白起却认为此时攻赵已错失良机,赵国军民同仇敌忾,又有其他诸侯国的支援,秦军取胜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坚决拒绝。
使者回禀后,秦昭襄王大怒,认为白起抗命不遵,